作为引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“第三极”,天津滨海新区改革创新再结硕果。预计2016年全年,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亿元,实现三年年均增长13%,在国内18个国家级新区中先行一步,GDP过万亿元。
开发开放:年均增长13%
2010年1月,在原有天津三个行政区汉沽、塘沽、大港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滨海新区挂牌成立,开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篇章。自此之后,滨海新区GDP增长基本延续在15%以上的高速。
2016年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战略10周年。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蒋宁认为,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如此规模的经济体量,与滨海新区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、引进培育优质项目、加速实现国家定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滨海新区发展改革委统计数据显示,新区近三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.5万亿元,实际利用外资332.5亿美元,实际利用内资3120亿元。
汽车产业是滨海新区支柱产业之一。去年5月,大众汽车在滨海新区旗下天津开发区的投资进一步加码,总投资规模达195亿元的一汽—大众华北基地开工建设。大众汽车集团(中国)总裁兼CEO海兹曼称:“滨海新区开放的发展环境正是我们投资看重的。”
近年来,中航直升机、空客A320、一汽丰田、三星电子、艾默生电气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制造业项目纷纷落地,不断夯实着新区制造业基础。
“大项目、好项目的建设,不仅有效化解了经济下行压力,对转方式、调结构、稳增长起到支撑作用,也为未来发展积蓄了能量。”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、区长张勇表示。
审批印章:109变1
改革是滨海新区干事创业的内在基因。在天津市委常委、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看来,开发开放10余年,滨海新区用改革引领了开发开放,用改革换取了发展的动力与市场的活力。
在行政审批改革领域,新区在全国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,18个部门216项审批职责全部划转,审批印章由109颗变为1颗,审批效能全国领先。在金融改革领域,如今的滨海新区是国内最大融资租赁聚集区,租赁合同余额约占全国四分之一。
滨海新区用功能区推动经济发展作用显著。目前,新区旗下有七个经济功能区,分别是天津开发区、天津港保税区、滨海高新区、中新天津生态城、东疆保税港区、中心商务区和临港经济区,预计2016年七个功能区生产总值占全区的比重达到75%。
制度创新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、做大经济总量创造了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。据统计,新区先后承载了30多个国家级、市级改革试点,还是天津自贸区的主要承载体。专家认为,从开发区到保税区、高新区再到如今的自贸区,滨海新区始终站在改革前列。
京津联动:引进项目近2000个
蒋宁指出,GDP过万亿对滨海新区而言既是突破,也是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步。如今,自贸区建设、自创区建设、开发开放国家战略、京津冀协同发展、“一带一路”战略5大机遇在滨海新区交会,新区进一步创新发展仍具活力与潜力。
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,滨海新区已与30多家央企签署全面合作协议,引进来自北京的重点项目近2000个,实际到位资金2300亿元。
去年12月21日,中远海运将物流总部—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设在了滨海新区旗下空港经济区。中远海运董事总经理万敏说,该公司整体营业额已经超过250亿元,它的成立将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提供更有力支撑。据空港经济区管委会主任杨兵介绍,中远海运已在空港累计注册20余家企业,涉及总部、海运、船务、货代、融资租赁等领域。
去年11月,天津滨海—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在滨海新区正式揭牌,标志着京津两地大规模深化科技领域合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,“中国硅谷”正式起航。
张勇表示,园区将打破“一亩三分地”思维,实现京津跨区域合作。在行政管理上,滨海—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由双方共管,滨海新区将赋予管委会最大范围管理决策自主权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郭洪也指出,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中关村创新创业而言也是一个机会。在滨海新区,中关村的科技创新优势将得到跨区域延伸,实现研发孵化。毛振华